州桥

南望朱雀门,北望宣德楼,皆旧御路也。州桥南北是天街,父老年年等驾回。
忍泪失声询使者,"几时真有六军来?"

译文/注释

州桥南北,天街之上,父老伫足,盼望王师,丧国的痛楚,沦为异邦蹂躏的凄惨,令人苦不欲生。(这里,“父老”是宋金两个时期的人,他们对故国的怀念远比青年人深切,所以让其出场很典型;同时,这也是实情。)盼啊盼,盼了几十年,忽然见到宋朝使者,一时间该有多少话要说、有多少泪欲流啊!可他们强行忍住,因为屈辱的遭遇虽然难堪,盼望官军的情绪最是激烈。

注释
①朱雀门:汴京(今河南开封市)的正南门。宣德楼:宫城的正门楼。
②州桥--也在汉桥,在汴梁(今河南省开封市)宣德门和朱雀门之间,横跨汴河。
③天街--京城的街道叫天街,这里说州桥南北街,是指当年北宋皇帝车驾行经的御道。
④父老--指汴梁的百姓。等驾回--盼望宋朝皇帝回去。驾,皇帝乘的车子。
⑤失声--哭不成声。询--探问、打听。
⑥六军--古时规定,一军为一万二千五百人,王者有六军。这里说的是宋朝官军。

全文赏析

诗歌的创作多用比、兴,然而“赋”──直接叙述或描写也是不可少的。尤其是直接叙述,往往比描写更难驾御,这就要求诗人要有敏锐的目光,能抓住典型环境中的典型细节,将感情倾注于其中。这首诗的特色就在于此。诗中的典型细节在于两个字──“等”和“询”。父老岁岁年年在等着“王师北定中原日”,几乎到了望穿双眼,几乎要化作“望驾石”,其强烈的愿望和痛苦的心情自然就融于“等”字中。而含泪失声的“询”则惟妙惟肖的描绘出父老的神情,那颤颤巍巍的身影,如在眼前,那哽哽咽咽的声调,尤在耳旁,真是“沉痛不可多读”。而“几时真有”更是意味深长,早也盼,晚也盼,朝思暮想,朝朝暮暮州桥畔,伫立凝眸,企首悬望,父老们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。“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。”这是他们的弦外之音,因为他们的热切盼望一次又一次地变成失望。而诗人的无言以对,可谓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。
范成大
范成大〔宋代〕

范成大(1126年6月26日—1193年10月1日),字至能,一字幼元,早年自号此山居士,晚号石湖居士。汉族,平江府吴县(今江苏苏州)人。南宋名臣、文学家、诗人。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(1154年)进士,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,孝宗初,知处

范成大的其他作品

三登乐·路转横塘,风卷地、水肥帆饱
路转横塘,风卷地、水肥帆饱。眼双明、旷怀浩渺。问菟裘、无恙否,天教重到。木落雾收,故山更好。过溪门、休荡桨,恐惊鱼鸟。算年来、识翁者少。
卜算子·云压小桥深,月到重门静
云压小桥深,月到重门静。冷蕊疏枝半不禁,更着横窗影。回首故园春,往事难重省。半夜清香入梦来,从此熏炉冷。
好事近·昨夜报春来,的岭梅开雪
昨夜报春来,的岭梅开雪。携手玉人同赏,比看谁奇绝。阑干倚遍忆多情,怕角声呜咽。与折一枝斜戴,衬鬓云梳月。
鹧鸪天·嫩绿重重看得成
嫩绿重重看得成。曲栏幽槛小红英。酴架上蜂儿闹,杨柳行间燕子轻。春婉娩,客飘零。残花浅酒片时清。一杯且买明朝事,送了斜阳月又生。
减字木兰花·腊前三白
腊前三白。春到西园还见雪。红紫花迟。借作东风万玉枝。归田计决。麦饭熟时应快活。身在高楼。心在山阴一叶舟。